「肠道健康新“食”尚」低聚果糖(FOS):给肠道有益菌的专属“营养餐”
2025.04.25 | 星光首创
一、每天吃香喝辣,你的肠道却在“闹饥荒”?
你是否也在经历这些困扰?工作压力大,肠胃总“闹脾气”;外卖重油盐,便秘成了“家常便饭”;明明吃得很饱,却总觉得营养吸收差、免疫力低下……现代人的肠道,正在被快节奏生活“拖垮”。高糖高脂的饮食、久坐少动的习惯、抗生素的滥用,让肠道菌群悄然失衡——有害菌肆虐,有益菌“饿肚子”,不仅引发腹胀、腹泻、便秘等不适,更与肥胖、糖尿病、免疫力下降甚至情绪焦虑紧密相关。
约70%的免疫细胞驻扎肠道,90%的血清素在此合成,肠道菌群是名副其实的“健康总控台” 。低聚果糖(FOS)因其特殊β-2,1糖苷键结构,可被肠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高效优先发酵,就像为这些“专业团队”提供了量身定制的能量包!

图源:知乎
二、低聚果糖是什么?自然界的“肠道特供营养”
低聚果糖(FOS)天然存在于菊苣根、香蕉、洋葱等植物中,是一种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它拥有独特的分子结构,是果糖基经β-糖苷键连接,带有α-D-葡萄糖基、聚合度3~9(蔗果型低聚果糖),或不带有α-D-葡萄糖基、聚合度为2~9(果果型低聚果糖)的功能性低聚糖,这种特性使得它们能够躲过人类胃肠酶的水解,直达结肠,成为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有益菌的专属能量源。

图源:即梦AI生成
三、低聚果糖如何“喂养”肠道?
低聚果糖的“喂养”奥秘,在于它能被特定微生物精准识别——这些“肠道园丁”拥有分解低聚果糖的专属营养通道,通过水解长链低聚果糖,促进其分解为短链低聚果糖,然后在细胞内转运以供利用,从而激活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狂潮。研究人员已从人类粪便中鉴定出19种能够代谢低聚果糖的菌株,包括双歧杆菌属、阴沟肠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乳酸杆菌和片球菌。此外,大肠杆菌、双歧杆菌、链球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玫瑰芽孢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肠球菌属的其他菌株也已被证明能够在低聚果糖上生长[1]。双歧杆菌是肠道中低聚果糖的主要消费者,它们可以利用特定的酶将低聚果糖分解成更简单的糖,从而导致双歧杆菌的增殖并产生对宿主有益的短链脂肪酸。

图源:即梦AI生成
另外,双歧杆菌发酵低聚果糖会产生乳酸盐和乙酸盐等代谢物,这些代谢物被其他微生物(如丁酸盐生产者,例如普氏粪杆菌)利用。这种交叉喂养提高了微生物的多样性,促进了丁酸盐的产生,而丁酸盐是一种对肠道健康至关重要的短链脂肪酸。此外,短链脂肪酸的产生会降低肠道中的pH值,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进一步促进肠道健康[2]。
四、FOS的健康账本:从肠道到全身的惊喜回报
(1)润肠通便
低聚果糖能够促进小肠蠕动,加快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从而起到润肠通便、改善粪便性状、预防和减轻便秘的作用。早在2003年,刘晓梅团队通过建立Wistar大鼠便秘模型发现,每日摄入1.0g/kg低聚果糖能显著改善排便功能、抑制有害菌生长,并维持肠道菌群平衡[3]。2024年,Zhen等人的最新荟萃分析(纳入14项研究、608名受试者)进一步证实,与对照组相比,补充低聚果糖可显著提升排便频率 [4]。
FOS对粪便频率影响的森林图[4]
(2)控糖减脂神器
研究显示,FOS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辅助控制血糖,降低肥胖和2型糖尿病风险[5]。Wongkrasant等人[6]在分子水平上探究了与肠道炎症相关的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L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低聚果糖对炎症相关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受损的影响。结果表明,FOS对小鼠模型中肠促胰岛素激素(如 GLP-1)的分泌有积极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L细胞存活率相关。这表明,FOS可能通过双重作用机制——即抑制炎症诱导的L细胞凋亡通路和恢复GLP-1分泌功能——对2型糖尿病病理进程产生干预效应,这为开发基于膳食纤维的代谢性疾病辅助治疗策略提供了分子层面的理论依据。另外,Parnell等人[7]对 48 名 BMI(体重指数)>25的成年人补充FOS(21 g/d)12周,可降低体重、抑制生长素释放肽、增强寡果糖肽YY水平以及增加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因此,FOS对超重成人的体重减轻和血糖调节有促进作用。
FOS 对 L 细胞 GLP-1 释放的影响[6]
(3)情绪调节师
低聚果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助力“肠脑互动”,为情绪健康提供新视角,研究表明在给抑郁小鼠喂食50mg/kg的FOS 21天后,观察到健康细菌(如不动杆菌属、乳杆菌属和巴尼氏菌属)的存在和抑郁相关细菌(如变形菌属和厌氧菌属)的消除,减少了抑郁症行为[8]。

图源:文献[8]
(4)促进矿物质吸收
低聚果糖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不能被胃和小肠消化吸收,进入结肠后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降低了肠道pH值,在酸性条件下,钙、镁等矿物质溶解速率增大,促进了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9]。
(5)其他健康益处
低聚果糖还具有改善脂质代谢、减少神经元损伤等健康功效。Singh等人[2]对低聚果糖的其它健康有益文献证据进行了综述,如下表所示。
低聚果糖的潜在作用
来源:文献[2]
五、安全性:国家认证的“肠道外交官”
低聚果糖(FOS)不仅是国际公认的典型益生元之一,更是国标中定义的食品或食品原料(GB/T23528.2-2021),也是国家卫健委批准的食品营养强化剂(GB 1903.40-2022),根据目前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中其他膳食成分的建议,低聚果糖的成年人特定建议值(SPL)为每日10克。
谁需要低聚果糖?这5类人抓紧抄作业!
☺外卖党&熬夜族:饮食作息不规律,低聚果糖助力肠道微生态平衡。
☺体重管理者:低聚果糖作为膳食纤维,可辅助调节饮食结构,为健康减脂提供支持。
☺中老年群体:低聚果糖或有助于促进钙镁等矿物质吸收,日常营养管理更全面。
☺排便不畅者:作为益生元,低聚果糖能改善排便频率(严重便秘需就医)。
☺高压职场人:科学界关注肠道微生态对情绪健康的潜在关联,低聚果糖或为日常调理提供新思路。
六、FOS的多元应用:覆盖全产业链的“健康引擎”
乳制品:低聚果糖可促进发酵乳及奶粉制品中的益生菌增殖,对肠道健康产生有益效果。同时可以为发酵酸奶中的活菌提供营养源,增强活菌作用,延长保质期。目前市场上已有不少乳制品品牌中添加了低聚果糖,如伊利、蒙牛、君乐宝等。

图源:淘宝
饮料行业:低聚果糖是一种纯天然、口感良好、不致龋齿性的甜味剂。在饮料中添加既能保证产品具有一定的甜度和高膳食纤维含量,还可降低饮品热量,饮用后不易引起血糖上升,同时还可以使产品口味更柔和清爽。
烘焙零食:在焙烤食品中添加低聚果糖,可以增进产品的色泽,改进脆性,并有利于膨化。将适量低聚果糖添加于面包中,能产生保湿作用,并能延缓淀粉老化,防止食品变硬,使其松软可口,延长产品货架期。
化妆品:低聚果糖因链短、聚合度低,吸湿性更强,更易溶于水;化妆品中添加低聚果糖,能帮助维护肌肤屏障,维护菌群平衡,增强肌肤抵御力。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第16号公告中,将“低聚果糖”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并列入《化妆品卫生规范》,在化妆品中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为5%。
七、星光首创
山东星光首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携手高校科研团队,采用先进工艺,不断优化果糖基转移酶催化技术,实现高纯度低聚果糖规模化生产。旗下低聚果糖产品具有流动性好、水分活度低、高纯度等优良特性。目前,产品已远销海内外。
同时,推出了SO TRUE®星畅道固体饮料,产品以益生元低聚果糖为原料,在肠道内可有效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帮助人们调节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让身体更健康。

小行动,大改变:
明天早餐加一包低聚果糖,给肠道来一场 “营养加餐” 吧!
商务合作 欢迎致电
「功能配料业务」
姓名:赵战利
联系电话:13355448742(微信同号)
(添加请备注:姓名 公司 职位)
「技术咨询」
姓名:高学秀
联系电话:18865722509(微信同号)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企业微信公众号↓↓↓
参考文献:
[1] Mao B, Li D, Zhao J, et al. In vitro fermentation of fructooligosaccharides with human gut bacteria. Food Funct. 2015 Mar;6(3):947-54.
[2] Singh P , Gupta S K , Kundu A ,et al.Role of fructooligosaccharides in promoting beneficial gut bacteria: A Prebiotic perspective[J].Food Bioscience, 2025, 63.
[3]刘晓梅, 彭芝榕, 倪学勤, 等. 低聚果糖、乳酸杆菌对便秘模型大鼠的通便功能影响[J]. 食品科学, 2013, 34(11):296-299.
[4] Zhen H, Qian H, Liu X, et al. Fructooligosaccharides for Relieving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Foods, 2024, 13(24):3993-3993.
[5] Pengrattanachot N, Thongnak L, Lungkaphin A. The impact of prebiotic fructooligosaccharides on gut dysbiosis and inflammation in obesity and diabetes related kidney disease[J]. Food & function, 2022, 13(11):5925-5945.
[6] Wongkrasant P, Pongkorpsakol P, Chitwattananont S, et al. Fructo-oligosaccharides alleviate inflammation-associated apoptosis of GLP-1 secreting L cells via inhibition of iNOS and cleaved caspase-3 expression[J]. 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020, 143(2):65-73.
[7] Parnell J A, Reimer R A. Weight loss during oligofructose supplemen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ghrelin and increased peptide YY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9, 89(6):1751-9.
[8] Chi L, Khan I, Lin Z, et al. Fructo-oligosaccharides from Morinda officinalis remodeled gut microbiota and alleviated depression features in a stress rat model[J]. Phytomedicine, 2019, 67:153157.
[9] Wang Y, Zeng T, Wang SE, et al. Fructo-oligosaccharides enhance the mineral absorption and counteract the adverse effects of phytic acid in mice. Nutrition. 2010, 26(3):305-11.